close

有玩具的孩子很快樂,隨手可拾都有爸媽疼愛之下的幸福
安森也很幸福,不只爸媽給予的,連同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送給他的快樂如小丘堆般
只是,我們不想要這樣的幸福是成為"奢侈"的、"浪費的"
我們要安森在快樂之後,能夠"歡喜玩,甘願收"!

因為弟弟的誕生,我們有了危機意識
這個危機意識,若前置作業沒有做好
一個頭頭帶領一個小兵
將來可能造成家中的大動亂

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
更何況比朋友還要更親的手足,影響更鉅
避免我和爸拔搖身一變成為小人們前腳玩,免費傭人後腳收的景象
在安森一歲五個月時,下定決心提前訓練收拾玩具的習慣

開始之初,很困難也很沮喪
面對一歲多的小孩,實在無法要求太多
一個動作一個指令,簡單易懂
但過於重複多次,孩子的性子一旦被挑起
眼前立即上演生氣丟玩具、任性哭鬧、開始暴走的畫面

這時候,考驗爸媽的耐心來了
每一次我們拼命告訴自己:"他才一歲,連話都說不清楚了,我們能夠要求他做的多好?"


孩子不願意收拾怎麼辦?
我們可以怎麼做?才能讓他了解收拾動作的意思?


在幼兒行為改變七項技巧中
我選擇了"正增強"和"逐步養成"的方式


(訓練一)

於是,我們開始了先從自己做起(知行合一):

1.爸拔看完報紙後,故意走到安森面前大聲說:"我看完報紙了,現在要拿去放好哦!"
2.媽媽折完衣服時,故意晃到安森面前自言自語:"我折好衣服了,現在要拿去放好哦!"
3.媽媽做完紙雕後,故意飄到安森面前拿著碎紙片:"這些小紙片,現在要拿去桶桶收好!"
以上諸如此類的對話

長達一個禮拜多的"修身"活動(我們把自己搞的很幼稚化)
安森依舊在玩玩具後,現場是亂七八糟
即使令人感到頭痛
但我們看到了安森小小的改變

看到爸拔的報紙落在地上沒有撿(爸爸設計的橋段),會趕快撿起放在報紙箱中,然後跑到爸爸面前自己拍拍手,要大人稱讚他的行為。(在此,更加確定安森喜歡被人讚美與鼓勵的正增強孩子)

相較爸拔的溫和方式,媽媽顯然壞心多了

在做卡片時,我會刻意增加地上碎紙片的數量,刻意在旁邊放個小桶子
然後請一旁玩紙片的安森跟著指令:"紙片,放桶桶~"
增加安森收拾紙片行為頻率
當然沒忘記的,是不斷地對安森口頭式的讚美:"好棒哦!"、"媽媽幫安森拍拍手~"
偶爾也會給安森吃他喜愛的小餅乾獎勵一番


>>>影片A.訓練收拾玩具的第二週/(跟著媽媽的指令)





(訓練二)


讓安森知道玩具也有"家"的歸屬概念

慢慢地,安森開始懂得大人的"指令"和有了小小進步的內化"主動性"
接下來,我們就直接從目標物"玩具"開始

我和爸拔到大創買了好幾個39元的置物盒回家,把玩具分類放好,並在盒子外面貼上玩具圖片(標記)
這個方法有延伸的學習影響,一是安森可以學習物品配對,二是清楚了解且記得玩具該放在哪一盒
我們得花點不一樣的心思變化在工具上頭

在這過程當中,有幾項是我們在訓練時堅持的原則:

1.每次給安森玩玩具不超過兩樣,可避免他在收拾玩具時感到疲累
2.除了放在置物盒裡的玩具外,單一玩具統一放在大置物箱,讓他自己選擇一種玩具玩,玩夠了收好放回,再選一種來玩
3.若安森沒有把收拾玩具確實做好,便馬上取消他下一個玩玩具的權利(這項訓練,我和爸拔沒有打罵,因為會扼殺了安森的建立起來的主動性)

之後的收拾訓練
變得非常輕鬆,時間也縮短了許多

當安森逐漸把收拾玩具內化為生活的習慣之後
我們開始慢慢減少收玩具時給予安森的指令和提醒
尤其當要出門散步時,他收得更快

現在的他,大部分可以自己玩玩具之後自己收拾
也讓我和爸拔不用在面對眼前盡是颱風過後的景象
玩具也不會躺在地上的哭泣了


>>>影片B.訓練收拾玩具的第三週/(可以自己收玩具了,幾乎不用提醒)

 

 



常規習慣的養成不是一種名詞,而是"動詞"

 


現在,我們要進行下一個課題了
也是當前另一個讓我們感到頭痛的問題:坐餐椅及用餐習慣
我和爸拔每天還在跟飯粒拔河中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cho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